《灶台边的铁娘子》金谷子
暮春的珠海,木棉花絮飘得人睁不开眼。杨澜踩着满地猩红走进董宅时,正撞见厨房里传来\"笃笃\"的切菜声。这位以铁腕\"著称的商界木兰系着碎花围裙,案板上的青笋丝排成整齐的队列,倒像她办公室里那些待签字的文件。
\"董总亲自掌勺?\"杨澜扶了扶眼镜。玻璃窗上的水汽模糊了那个挽着袖子的身影,蒸锅里腾起的热雾将女强人的轮廓晕染得格外柔软。董明珠头也不抬地应道:\"独居久了,菜刀比钢笔更懂分寸。\"她忽然想起上月在董事会上,正是这双手将一份漏洞百出的提案撕成两把雪花。
饭桌上那盘清蒸鲈鱼揭盖时,杨澜的录音笔险些滑落。鱼身上错落有致的葱丝,竟像经过游标卡尺测量般精确。董明珠夹起鱼鳃边最嫩的月牙肉:\"当年跑销售时,这道菜哄好了二十三个难缠的客户。\"她眼角的笑纹里藏着九十年代走街串巷的尘土金谷子,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合同此刻都化作碗碟间的烟火气。
展开剩余54%第二次跟拍恰逢食堂开餐。麻辣烫窗口前,董明珠的吆喝声压过了抽油烟机的轰鸣。当年轻工人红着脸要让她先取餐时,她突然板起面孔:\"格力第一条规矩——\"话音未落,后厨老师傅探头接茬:\"吃饭不搞特殊化!\"满堂哄笑中,杨澜看见她悄悄把碗里的排骨拨给邻桌的实习生。
采访本翻到婚姻那页时钢笔突然漏墨。董明珠拿抹布擦拭着墨渍:\"三十年前眼泪早流干了。\"她摩挲着办公桌上泛黄的母子合影,玻璃板下压着1990年南下的火车票。当年那个抱着孩子挤硬座的女人,如今在跨国并购协议上签字时,用的还是同一支英雄牌钢笔。
临别时暮色已浓。董明珠站在格力大楼前挥手,身后流水线的灯光如星河倾泻。杨澜忽然明白,这个把青春熬成铁锈味的女人,早把柔情都锻进了钢铁里。愿每个在命运砧板上千锤百炼的灵魂,终能像她灶台上的蒸鱼般,在滚烫人生里保持最鲜活的姿态。
发布于:山西省宝龙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